在新一輪區域發展布局中,河南區域經濟布局有兩大亮點。一是提出‘推動建設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二是把打造‘中原—長三角經濟走廊’擺上重要議程。
全國區域協調發展,離不開河南的發展能量。
12月29日,首場中共河南省委新聞發布會指出,“十三五”時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洛陽副中心城市,推動區域中心城市競相發展,加快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對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提升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也要看到,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比較突出。”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迎偉說,進入新發展階段,有必要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高度審視全省區域經濟布局,找準河南在新發展格局中的角色定位和融入路徑。
具體如何規劃?李迎偉介紹,《中共河南省委關于制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的區域協調發展思路,突出中心帶動整體聯動、統籌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對我省區域協調發展作出系統布局和安排。
一是高揚中心城市“龍頭”,構建“主副引領、兩圈帶動、三區協同、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
其中,“主副引領”即充分發揮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洛陽副中心城市在全省的引領帶動作用,共同唱好我省高質量發展的“雙城記”;“兩圈帶動”即以生態為基礎、產業為重點、交通為關鍵,完善鄭州都市圈、洛陽都市圈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三區協同”即提升南陽、安陽、商丘3個區域中心城市規模能級,強化周邊聯動;“多點支撐”即完善重要節點城市資源要素承載和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城市規模和綜合實力,強化特色錯位發展,打造一批新興增長極。
二是筑牢縣域經濟“底盤”,打造一批產業先進、充滿活力、城鄉繁榮、生態優美、人民富裕的強縣,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競相發展的增長點,為擴大內需和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前不久,我省兩次組織黨政代表團,先后赴上海、江蘇、浙江和北京學習考察,深度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學習借鑒、取長補短。此舉為我省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探路,也明晰了努力方向。
“未來5年,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眼光、務實的行動,在區域合作中尋機遇、建載體,打通區域合作‘筋脈’。”李迎偉介紹,在新一輪區域發展布局中,河南區域經濟布局有兩大亮點。一是提出“推動建設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全面加強與陜西、山西的戰略合作,推動鄭州都市圈、洛陽都市圈、西安都市圈、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二是把打造“中原—長三角經濟走廊”擺上重要議程。落實我省與長三角的戰略合作成果,進一步強化東向合作,以共建淮河生態經濟帶為紐帶,創新河南與長三角地區跨省域對接合作機制,推動沿線城市提升承接產業轉移能力、積極融入長三角地區產業鏈供應鏈。